鲁南制药永续发展的奥秘——深入内核的科技创新基因
丨文章整理自:新华网
从1968年建厂的郯南制药厂到如今鲁南制药集团,从曾经的校办工厂到如今集中药、化学药品、生物制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制药企业,历经51年的改革创新,鲁南制药集团走出了一条典型的民营药企的成长之路。
早在2000年开始,鲁南制药就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奖励基金,用于技术攻关、QC课题、合理化建议等奖励。到2004年,制定下发了《群众性技术创新小组活动实施办法》,明确了技术创新的内容是管理革新、创造发明、合理化建议、技术攻关、先进操作法等。同时,为每名技术创新小组成员建立档案,为广大员工自主创新、施展才能提供平台。
以2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的“手性制药技术创新团队”,更是在与工人技术创新小组的交流合作当中,把工人的实践经验同科技人员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,有效化解了生产、技术和操作中的许多难题,创造经济效益2亿多元,获“山东省优秀创新团队”称号。
2011年,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验收。作为全国手性制药行业唯一一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该中心在5年的建设过程中,完成了7个工程化技术研究、6种针对不同常见病的药品开发、4项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的储备和5个专业技术平台的建设,同时新建、改建中试基地5个,验收之时就已具有很强的技术成果工程化能力,建立了较好的人才流动及对外开放合作机制,以及合理的组织机构与管理制度。鲁南制药是这个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。
除了上述国家手性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他们还在多年发展过程中,建成了哺乳动物细胞高效表达国家工程实验室、中药制药共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,以及山东省手性药物工程研究中心、泰山学者岗位、院士工作站、生物制药行业技术中心4大研发平台。这些研发平台,涵盖了化学药、中药、生物药三大类别,能够同时进行100多个品种的新药研发。
多年来,鲁南制药已经7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,1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。鲁南制药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经理张贵民曾说,鲁南制药人要“用一辈子去做一个产品”,“每年给这个药品提高一点点,长此以往30多年,争取做到国内最好,全球最好”。
为了将产品质量做到极致,鲁南制药建立了与 FDA、ICH、EDQM等国际质量监管理念接轨的质量保证体系,产品内控质量标准全部高于国家法定标准的质量要求;建立了完善的质量反馈体系,每一种原料、辅料、包装材料都经过严格的检验,每个产品批次都进行留样、考察,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检验,产品出厂后可跟踪到每一家商业单位、医疗单位;同时,企业所有剂型和品种全部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,多个产品取得了美国FDA、欧洲COS认证,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居全国同行业前列,荣获第六届“山东省省长质量奖”。
如果说产品是鲁南制药的“利剑”,那么专利就是它的“盾牌”,帮助它守护创新成果,守护员工的创造热情。
多年来,鲁南制药不惜花重金申请与维护专利,在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员工创新成果的同时,实现了自身对知识产权的标准化管理。他们逐步完善了集团知识产权管理体系,建立健全了系列知识产权管理制度,制订了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,做到了精准化管理知识产权,精细化控制知识产权风险,被认定为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”。用专利群全方位保护核心产品,不仅为相关产品的市场开拓奠定了法律基础和市场基础,更为鲁南制药的品牌建设添砖加瓦。
鲁南制药最初是知识分子办厂,承包经营至今的两任掌舵人赵志全、张贵民,都是科研人员出身。对于科研的动力源泉来源于人才这一点,鲁南制药人有更深刻的理解。
“企业的竞争,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。科研人员是企业宝贵的智力财富,科技创新是引领企业持续发展、占据未来竞争制高点的强大动力。”张贵民这样解读科研人员的重要性,他和鲁南制药将对人才和创新的重视渗透到了企业的各个环节。他们积极探索吸收、培养、选拔、使用人才的各种途径和机制,积极创造条件壮大人才队伍。
自培不够,他们还外引,搭台筑巢,招才引智。他们建立院士工作站,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技术难题的解决建立保障,真正建立了一支“以院士为顾问、博士为骨干、硕士为主力”的高素质科研队伍。他们积极寻求外部优势人才力量的支持,通过产、学、研、用协同创新的方式,携手高校联合培养人才,进行合作创新。培养引进,内外兼修,打造出了鲁南制药的“智库”,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智慧资源。
☀ 上完学包分配!薪资待遇让人羡慕,鲁南制药2019年订单班招生开始啦!
主编:杜永武
编辑:小 南